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政管论坛:张洪谋助理教授主讲“智慧城市与社会学想象力”

  为庆祝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二十周年,11月19日中午,我院政管论坛邀请了张洪谋助理教授线上举办了题为“智慧城市与社会学想象力”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黄璜副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约100名师生在线参与了讲座。

C:\Users\戴尔\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25af715df9c245fab27cbb72f9d545.png

  张老师首先就讲座题目来源进行了解释: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中,社会科学可以回答什么问题?不同学者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不同设想,除了物联网、无人驾驶、5G、智能平台等一系列硬件要素,我们应当如何考虑智慧城市中“人”这一要素的特殊性?随后,张老师分别从“拼车的社会性”、“我们应当如何管理无人驾驶汽车”、“交通政策领域中的中国故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关于第一个问题——“拼车的社会性:运人和运箱子有什么不同”,张老师提到,对于拼车的乘客而言,会存在情感、安全感上的差别,出行时间、地点等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弹性。拼车是一种近距离的社会接触,也是一种自发性和强度并存的独特社会交往场景。拼车的乘客,同样也是与他共乘乘客出行体验的一部分,即出行服务的“共同生产者”。接着,张老师介绍了过往研究如何用图论方法研究拼车问题,以达到最大化拼车人数、最小化总汽车里程和时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张老师提出,是否可以用社会结构,例如人的偏好做拼车的匹配目标,进而造成的效率损耗又该如何衡量。人类偏好是非常复杂的,具备动态性、异质性、兼容性而非相似性三个特点,通过偏好的匹配,共享出行或许可以作为创造积极社会交往的空间,而对于一些不当偏好,拼车是否可以对其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创造更多的社会接触减少偏见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第二部分“我们应该怎样管理无人驾驶汽车”中,张老师认为当前存在着技术、效率、人本主义、政策等诸多研究视角。政策视角下,就共享无人驾驶与公共交通的关系而言,他认为存在两种模式,即整合模式与竞争模式。两种模式都可以实现出行服务水平、出行体验、利润、补贴需求等方面的提升,关键是如何使用共享无人驾驶解决公共交通自身的公平性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同时,张老师提到,无人驾驶的大范围普及,将会减少很多公共设施例如停车标志牌的投入,并让人们重新思考以“人”为中心的交通组织方式与治理模式。

  在第三部分“交通政策领域的中国故事”中,张老师讲到,中国在交通领域的很多政策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中国公共交通处于从一卡通向一码通转换的阶段,但是一码通模式仍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而公共交通整合存在支付整合、运营整合、硬件整合几个层次。进一步,公共交通是否可以和其它交通方式例如共享出行等相结合,如何在市场机制设计中解决垄断效率与有序竞争的矛盾,通过有效机制设计并提升公共交通效率也都是值得研究探索的前沿问题。

  在自由讨论环节,张老师就大家所提出的隐私数据是否应当被公开用于研究、智慧城市治理的根本难题、反事实分析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认为“智慧城市的治理研究,不仅仅是关于其‘硬件’的研究,更是对智慧城市中社会关系和治理模式的深刻思考”。最后,黄璜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再次感谢张老师的分享。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