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在北大毕业——教师代表黄璜老师在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尊敬的家长、各位即将远行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祝贺各位同学顺利毕业!

  从我本科毕业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开始,我便琢磨,如果我站在那个台上,我会讲什么?前两天,当我接到这个发言任务时,依然有些惶恐,想来想去还是忍不住去查阅了文献,翻看了之前的著名毕业演讲都讲了啥。可以说,语重心长者有之、诙谐幽默者亦有之,除了祝贺与赞美,以及这两天最时髦的“内卷”与“躺平”之外,主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做事。我们总说,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其实,我想,大多数中国老师也是有着这样的情结。因为,我们都热爱你们。

  如果不讲做人做事,该讲什么?我思考良久。作为一个老北大,就讲讲我对“在北大毕业”这件事的理解吧。

  这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仔细地浏览了在座一位十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单,发现她至少有两个学期的课程清单上仅有不超过一门的本院课程。一开始我想的是,要么是她,要么是学院,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后来转念一想:她有那么多课程可以选,以及她选择了那么多的课程,是件多么好的事情!我为我先前那种固守本位的想法感到不安,因为我自己一直认为,一个模子出来的产品从来不是北大的格局。就如同先辈倡导兼容并包一样,在北大的求知也必须是开放的,多元的。北大从来不是,也不应是,一个可以简单分割的文化体系。不正是因为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让这位同学在北大的旅程变得格外的丰富而有趣吗?

  是的,我把北大看作是一段旅程,一段时而凝重,时而戏谑,时而欢乐,时而艰辛的奇妙旅程。在这段旅程中,你所知、所感、所幸、所爱,是台上的先生,是身边的友朋,是湖畔的翩翩苍鹭,是塔侧的一轮斜阳。尽管这段旅程必然影响你的一生,你为之而快乐,为之而痛苦,为之而唏嘘,为之而惆怅,但是你终究是显达,还是平凡,与这段旅程没有直接的关系。多年前,当你选择踏上这块土地,你就应当明白,北大从不诺你江山千里,也不诺你腰缠万贯,仅是允你一段上下求索的文化苦旅,便足以伴你一生。

  北大是一段旅程。一路走来,此处风景独好。在座各位,少则两年,多则十年,不敢说阅尽北大风采,至少切身感悟百廿年沉淀之精神。何谓北大精神?今日老调重弹,却格外重要。我至今记得,1996年,我初次踏入这个校园后的第一个团日活动的主题,就是什么是北大精神。团支书事先特别嘱咐我,要带头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她万万没有想到,我当时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讲了一句,我觉得没有什么北大“的”精神。在众人愕然之中,我的解释是,我们所认为的北大所秉持或者所应秉持的那些气质,哪个不是现代之大学所有或所应有的呢?其实我当时内心也是十分忐忑,以至于后来我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

  我逐渐意识到,加不加一个“的”是有区别的。北大的精神是不存在的,又是存在的。不存在是说,它不是囿于一个特定机构或者一个特定时空中的静态的、不变的存在;而存在则是说,一种对现代化的追求,一个世纪以来升腾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中华学人的共同的信仰。各位不妨再去看一看《觉醒年代》吧!北大的先辈们用他们的热爱与执着,把他们的精神谱写成了慷慨澎湃的诗乐,回荡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先生先死,精神不死。今天,诸君,从这里走出去,或许也在思考,须担当一些同样的责任吧?!那就把对现代化的精神追求,继续谱写在,自主的也是自制的,进步的也是执着的,进取的也是守望的,世界的也是本土的,实利的也是理想的,科学的也是个性的,普通的也是不凡的事业和生活之中。

  讲了这么多“的”,似乎又落进了劝诫做人做事的窠臼之中。昨天,一位同学教了我一句心灵鸡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想,无论是不是最好的安排,在今后所有的旅程中,你的观察、你的判断,你的行动,你的热爱,都将保持着北大这个文化印记,简单的、质朴的,又是强健的、鲜活的。我相信,你必无悔。吾亦无悔。谢谢!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