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北京论坛“制度与治理:国际经验与中国故事”分论坛举办
2021年12月19日,维多利亚网站平台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暨北京论坛“制度与治理:国际经验与中国故事”政管分论坛举办。本次论坛由政治学、公共管理、区域与城市管理三个panel组成,邀请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地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精英政治与治理”“公共管理、治理与社会”、“城市与区域治理的中国与国际经验”三个主题分享观点。分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了校内外300余位观众参加。
政治学panel:精英政治与治理
12月19日上午,政治学Panel“精英政治与治理”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305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及本院多位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介绍和讨论了各自的研究。会议由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助理教授马啸主持,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助理教授曾渝、王越端、杨文辉、刘宇辰在线上和线下参与了讨论。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曹峋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溢出效应的研究,提出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关系的新看法,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评议人香港科技大学的Jean Hong副教授就研究的替代理论、数据信度、因果机制等进行了点评。
哥伦比亚大学蒋俊彦助理教授介绍了关于非正式制度与领导人权力之关系的研究,以动态视角提供了对权力分享与制度变迁的新理解。评议人香港科技大学张冬助理教授对研究的实证测量方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雷镇环助理教授分享了关于司法集中化改革与地方保护主义的研究。该研究认为,中国于2014年进行的改革上收了地方法院的人事财政权,这有助于抵制司法偏见影响,提高审判的公正性。评议人张冬助理教授就与研究相关的系统偏误问题、法官所处的激励结构和制度环境等话题进行了点评,并建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香港大学朱江南副教授的研究沿政策任命-政治任命和信任基础两个维度对部委干部任命的模式开展分析,指出了其中政治要素和职业要素的兼顾和平衡。评议人北京大学马啸助理教授就研究的反事实构建、样本范围和样本再分类提供了建议和思路。
复旦大学章奇副教授以中国的乡村治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互动如何影响地方治理的模式,指出社会嵌入性和权力分配的决定作用及其背后的三种机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王海骁助理教授就研究的案例佐证、制度背景、工具变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了关于机制探讨的新视角的建议。
随后,线上线下的参会学者就精英政治与治理的研究议题进行了深入的问答、交流和讨论。主持人马啸老师感谢了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最后,参会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公共管理Panel:公共管理、治理与社会
12月19日下午,公共管理Panel“公共管理、治理与社会”以线上会议方式顺利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的五位学者在线参加会议研讨,会议由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助理教授杨一主持。
会议伊始,杨一老师代表会议举办方北京论坛和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向各位与会的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考虑到西方圣诞假期已至,杨一老师也对各位学者对论坛和学院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在简要介绍会议主题和议程安排后,五位与会学者分别就各自的研究展开分享与讨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John Keane教授以“愚蠢”和“制度失败”为关键词,探讨了大型组织或社会实践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会失败并为公共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Patarapong Intarakumnerd教授的核心议题是日本政府和资助机构或组织在加强企业研发创新方面的作用。其研究认为,企业的研发资金来源和支持方式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密切相关。
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教授Ismael Al-amoudi探讨的核心是人类的强化(human enhancements)和人类制度之间的关系,其关键论点是人类的强化(例如人工智能或人体假肢等)深受人类制度和大环境的影响,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引发道德问题。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Jane Duckett教授从她本人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生活、学习并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引入,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以及为什么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理解中国政府和社会政策的问题;第二,作为社会再分配手段的社会政策从某种角度看是很重要的政治设计和结果(企业家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state);第三,社会科学研究如何从中国的经验中学习,以及这样做可能遇到的障碍。
英国开放大学Edoardo Ongaro教授认为从哲学的视角去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他用高度抽象的方式探讨了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解可以如何被更系统地应用到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并对公共行政的政策和制定产生有益的研究效果。
在每位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杨一老师汇总观众的问题依次向主讲嘉宾提问。主讲嘉宾也就这些问题作出了详细回应,并就发言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延伸。与会嘉宾之间也就相关论点相互讨论,会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
论坛最后,杨一老师再次向各位与会嘉宾致谢并作了会议总结。杨一老师表示,本次论坛的议题生动有趣,与会嘉宾从组织管理、公共行政、哲学和社会学等多种角度分享了有关制度与治理的研究成果,令人收获颇丰,期待日后有更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以增进中外学者的学术互动。
城市管理Panel:城市与区域治理的中国与国际经验
2021年12月19日下午,城市管理Panel“城市与区域治理的中国与国际经验”顺利召开,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学者发表演讲。
本次分论坛由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助理教授刘伦主持,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系主任薛领教授为本次分论坛致欢迎辞。薛领教授表示值此政府管理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代表学院欢迎各位嘉宾参加北京论坛的城市与区域治理的分论坛,共同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话题,讨论全球视野下,中国与欧洲在不断变化世界中的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
首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田莉教授以“我国大都市区集体土地非正规空间的形成机制与治理模式思考”为题,在回顾非正规空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非正规空间治理的国际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以北京为例,分析了我国大都市区集体土地非正规空间形成的历程与成因。最后,田莉教授总结了我国大城市非正规空间治理的模式,并提出了我国非正规空间改造升级的意义与路径。田莉教授认为集体土地上大量的非正规建筑的正规化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我们国家而言,从非正规的城市化到正规城市化的过程其实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对非正规建筑的弹性治理对于建立规范化的村镇建设管理体系,对中国未来高质量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教授以“21世纪的中国大城市转型:城区扩张、社区重塑与街区服务”为题,从城区、社区及街区的三个尺度,分析了当前中国大城市发展的三方面问题。首先,孙涛教授分析了未来中国二三十年会发展什么样的城市体系,从宏观的视野看城市如何扩张与蔓延;此后分析了在社区如何进行综合治理和社区的重塑;最后分析了现在的城市治理模式从人居环境角度、从社会公平包容等角度是否可持续,从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孙涛教授总结,希望建设一种健康城市、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城市以及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裕民教授以“中国新二元结构与高质量发展短版解析”为题,指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短板是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而新二元结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难点,建议通过推进包容性城市更新重构工业化新动能。叶裕民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狭义的经济体系改革,它根植于社会,根植于人的发展,根植于对广大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满足以及其创造力的发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和社会高水平治理的联动优化,而不仅仅是经济本身。叶裕民教授提出包容性城中村更新可成为破解新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让全体人民生活更美好,进而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创造永续动能。
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分析中心MichaelBatty教授以“数字孪生与城市模型:模拟智慧城市”为题进行了报告,他首先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阐述数字孪生的内涵,然后介绍了数字孪生的四个具体研究案例,最后探讨了数字孪生的意义。MichaelBatty教授认为,一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模型可以帮助思考城市问题,也需要考虑如何把信息技术更好地嵌入到整个社会的城市发展系统中,此外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进行比较与参照也非常重要。
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ElisabeteASilva教授以“空间规划的范式转变与智慧城市需求”为题,指出我们需要从交通、空间规划、韧性、建模、决策、动态性、空间七个方面去转变空间规划的研究范式。ElisabeteASilva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在城市管理相关领域建立起一体化的系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一些可循的规律,对数据充分使用,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论坛最后,维多利亚网站平台薛领教授作了会议总结,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为我们展示了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视角,提供了一场思想盛宴,希望在疫情结束后,更多地进行面对面交流,产生更多的知识溢出。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