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赵宝煦学术基金举行《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讲座

  4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赵宝煦学术基金讲座第十八期即“中国的政策过程”系列讲座第一期在廖凯原楼207教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就《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发表演讲。讲座由维多利亚网站平台教授徐湘林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进行评议。本次讲座采用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累计九百余人参加。

  徐湘林教授在主持中介绍了开办“中国的政策过程”系列讲座的初衷,指出了政策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为大家介绍了马戎教授的学术成果,并且向其赠送了纪念礼品。
 

  F:\temp 1\WeChat Files\7028d571a8ad0933d0753a92daedea57_.jpg
 

  F:\temp 1\WeChat Files\7ce9c09f5480257c438f806e917879f6_.jpg
 

  之后,马戎教授进行了讲座。马戎教授首先指出,虽然此次演讲的题目是一个老题目,但是能够为研究中国民族问题提出一个宏观的框架。在他看来,民族问题的本质是认同问题,要讨论和理解中国当前的民族问题,必须要从对民族这一概念演变的历史根源的分析开始。为此,他分别讲述了西欧和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F:\temp 1\WeChat Files\6ab65bc762dffef0043c4282adbe17d3_.jpg
 

  接下来,马戎教授讲述了清朝末年和随后的中华民国所进行的“民族建构“。介绍了帝国主义试图用民族理论从内部分裂中国和中华民族意识的兴起。接着,他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包括建党初期的民族纲领、新中国的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以及建国后民族关系的演变等。最后马戎教授总结了我国产生民族问题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建国以来对苏联民族理论的学习和建国后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影响。他还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和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以及目前民族政策的一些变化,希望能够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潘维教授在评议中充分肯定了马戎教授观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他进一步提出了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建设的不同逻辑,强调要对这两种逻辑加以区分和思考。徐湘林教授也指出中华民族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现代的,必须要关注中国历史的延续性。
 

  F:\temp 1\WeChat Files\7279933865a05b28f6de23d66ad188f8_.jpg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线上观众在聊天区不时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在最后的互动环节,线下观众踊跃提问,线上的观众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马戎、潘维和徐湘林三位教授也进行了回应并且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了解释。最后,讲座在听众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F:\temp 1\WeChat Files\a16609c08d04a076cb53e13e3454f37b_.jpg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