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国家治理论坛:詹姆斯•佩里教授北大阐述“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11月24日,詹姆斯•佩里(James L. Perry)教授应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和维多利亚网站平台的邀请,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起源、发展与未来”的演讲。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王浦劬教授主持活动,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教师和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并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詹姆斯•佩里教授演讲

        王浦劬教授对詹姆斯•佩里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主讲人詹姆斯•佩里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为“公共服务动机”(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PSM)概念的提出者和奠基者,詹姆斯•佩里教授的本次报告围绕该主题展开。从概念界定开始,詹姆斯•佩里指出,PSM就是“个人主要受或完全基于公共制度与组织的动机所驱使的倾向”,并指出了其与利他主义和趋社会动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强调他者。对于概念的操作化,他列举了1996年提出的四个维度:渴望参与政策制定、对公共利益的承诺、同情以及自我牺牲精神,并将之与2013年Kim等人文章中的四个维度进行了比较。他指出,虽然许多学者期望可以对PSM的构念有所增加或减少,但目前为止,PSM的四个维度仍然是稳定的。

        接着,詹姆斯•佩里教授回顾了1982年PSM提出以来的三波研究浪潮:1982-1999的第一波研究主要工作是概念界定和概念操作化,2000-2010年的第二波研究关注PSM的构念效度和相关拓展,2010年以来注重于研究质量的提高。他还介绍了关于PSM的四个理论来源:倾向-机遇理论、自我决断理论、动机-排挤理论以及机构-公共身份-自我调节理论。随后,詹姆斯•佩里还从公职人员角度、伦理行为角度和个体绩效角度介绍了使用截面数据或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

        最后,詹姆斯•佩里教授展望了未来PSM研究的方向,包括多层分析、实验研究和测量方法的改进,并简述了中国的PSM研究。他指出,未来十年的研究应立足于现有研究基础之上,但也应该拓展新的主题,并同实际公职人员进行交流,获得信息。

        王浦劬教授对詹姆斯•佩里教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当前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前提和依据之一就是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PSM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国家治理研究中干部管理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而对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国家治理的枢纽问题,根据干部和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设计和调整相关制度则是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途径。

        报告结束后,詹姆斯•佩里教授就“中国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美国政党角色对于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公共服务动机概念操作化细节”以及“如何帮助中国的公务员更有动机地提供公共服务”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人物简介】

詹姆斯•佩里是著名顶级公共行政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兼任香港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已经出版专著或编著10本,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超过150篇。他长期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重要职务,并在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该刊物是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会的会刊,是公共行政领域最高期刊之一)等多家公共行政学术期刊担任主编。詹姆斯•佩里教授曾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著名研究奖、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创新人事研究等多个重大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服务动机、国家与社区服务、政府改革、公务员制度等。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