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本科生读书会系列报道:《中国政治思想史》

      5月27日晚,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读书会在理科教学楼212举行,由我院张允起副教授担任导读和点评嘉宾,张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研讨了萧公权先生的著作《中国政治思想史》。


      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萧公权先生的生平和著作,生动地讲述了他的学术经历、治学态度和广泛的爱好,重点剖析了《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的写作环境、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萧先生的其它其他著作及成书背景。



      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疑问。倪凡同学比较了儒家正义观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苏子路、彭煦尧、黄蕴仪、潘湃等同学围绕中国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的共性和差异各抒己见,就中西思想的比较分析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玥同学从“沙门不敬王者论”切入探讨了世俗政权与佛教的关系;余晓辉同学重新审视了墨子“兼爱”思想在其政治理论体系中的位置;李健同学谈及了康有为的维新论、三世说和大同思想,讨论了孔教问题及其当代启示;任意馨同学论述了荀子思想中的制度化源流;马若凡同学探讨了王夫之和萧公权的民族主义思想,对“汉奸”一词进行了辨析;李天旭同学梳理了全书的写作脉络,对比了墨子“非攻”思想与武装和平及康德永久和平论的异同。



      张老师总结了同学们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针对同学们讨论较多的中西政治思想比较问题,张老师指出,中西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的比较,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同一时代,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些,因为思想有时候是超越于时代的,穿越时空的对话有其意义所在,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是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整场读书会气氛热烈,结束时大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张老师鼓励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加强阅读和思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课堂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分享和探讨。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