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2019年度北京大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新时代国家治理:理论与方法”成功举办

  2019年6月16日,北京大学“新时代国家治理:理论与方法”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西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迪肯大学等近二十所国内外高校的二十余位博士生及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治理的相关主题共同深度探讨学术前沿问题、已有经验和发展方向。论坛邀请到了维多利亚网站平台的徐湘林教授、燕继荣教授、段德敏副教授、张长东副教授、周强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冬临副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的黎娟娟老师等学者担任致辞嘉宾和评议嘉宾。论坛吸引了多位校内外学生旁听。

  

  屏幕快照 2019-06-16 下午9.54

  彭莹莹博士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彭莹莹主持,她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信息和举办宗旨,并对论坛的筹备工作表示感谢。在开幕式上,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常务副院长燕继荣教授代表学院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对与会的海内外政治学研究者和现场听众表示热烈的欢迎。燕继荣教授指出国家治理的研究首先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他表示国家治理应该朝着权力有约束、资本有节制、社会有规制、民主有法治的制度化方向发展。燕继荣教授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中国国家治理的水平,而国家治理的水平取决于制度供给的状况。最后,燕继荣教授希望参会者能够利用本次论坛相互学习、分享研究成果、建立学术友谊,预祝论坛的举办圆满成功。

 

  

  燕继荣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围绕“基层治理”、“治理理论”、“网络治理”、“政府治理”、“区域治理”、“比较治理”等主题在6个分会场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碰撞与切磋。

 

  第一个会场的主题是“基层治理”,由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廖梓豪主持,共有四位青年学子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北京大学的吴泽民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精准扶贫的政治逻辑。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娉分析了北京市基层治理改革的注意力变迁。重庆大学的沈玲丽分析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扩散的基本模式。清华大学的骆文杰分析了乡村基层治理场域中的宗族及相关主体。在评论环节,首都师范大学的黎娟娟老师作为主评论人,从研究问题澄清、机制分析的强化、比较方法的运用等相关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_MG_7033

  “基层治理”会场评议嘉宾与四位发言人合影

 

  第二个会场的主题是“治理理论”,由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何瑾主持,共有四位青年学子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北京大学的邢昌新分析了盖尔纳的市民社会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的吴春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山西大学的段萌琦指出国家治理在政治心理学视角下是国家意志选择与输出、贯彻与落实、认同与内化的纵向过程。迪肯大学的Paul G. Gray结合当下西方的难民政策分析了阿伦特的难民理论。在评论环节,北京大学的段德敏副教授作为主评论人,从文本分析的范围、研究主题的时间维度、相关概念的理清、核心概念的准确理解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_MG_7044

  “治理理论”会场评议嘉宾与四位发言人合影

  

  第三个会场的主题是“网络治理”,由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钦帅主持,共有四位青年学人汇报了自己的研究。香港理工大学的岳春颖分析了社交媒体中的公民政治参与。西安交通大学的邱文峥基于西安市讨论了网络问政中的地方政府回应质量问题。北京大学的宋奇讨论了政党创新理论视角下的党建APP。南京大学的姜亦炜则指出公平感与民主观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复杂关系,公平感与民主现状和表层民主支持正相关,但是与深层民主支持负相关。在评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冬临副教授作为主评论人,从核心概念的测量、控制变量的缺漏、因果关系的探求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_MG_7152

  “网络治理”会场评议嘉宾与四位发言人合影

  

  第四个会场的主题是“政府治理”,由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王禹澔主持,共有四位博士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南开大学的张艺烁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撤县设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海洋大学的刘志杰指出当前城市拆迁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策略性博弈存在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而造成冲突僵局,实现官民良性互动需要协商治理模式的构建。中山大学的陈彦全借助参与式调研,重点分析了政府与检察机关之间的互动模式。吉林大学的林丽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了交易成本分析。在评论环节,首都师范大学的黎娟娟老师作为主评论人,从因果机制讨论、文章结论深化、研究方法选用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

  

  _MG_7136

  “政府治理”会场评议嘉宾与四位发言人合影

  

  第五个会场的主题是“区域治理”,由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吴泽民主持,共有四位博士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北京大学的王丹彤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身份转变,其认为国际制度对中国外部身份认同的激励和内化作用,建构预期目标对中国内部身份偏好影响路径,三者在动态循环中达到内部结构均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扬分析了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经济治理的行为体和路径方面的创新。复旦大学的张佳威以撒哈拉以南非洲14个建国强人为案例,通过构建新的数据集进行定性比较分析(QCA),分析了政治强人如何正常退出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大学的石晋昕分析了如何构建可持续性的府际协同机制的。上述4篇论文的主评论人是北京大学的张长东副教授,他就如何增强理论对话性、核心变量的概念化和操作化等方面提出了论文修改意见。

  _MG_7317

  “区域治理”会场评议嘉宾与四位发言人合影

  

  第六个会场的主题是“比较治理”,由北京大学博士生马文婷主持,共有四位研究者汇报了自己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的杨端程指出经济不平等与本身强调政治平等的西方民主政体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张力,它深刻地影响到西方民主政体内部的政治运行,冲击了西方民主理论中“多数人同意”的根本原则,形成了所谓“民主悖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靖从政治、经济、社会领域考察拉美国家治理的现实困境、成因和对策。迪肯大学的Benjamin J. Freeman指出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中立性是其发挥地缘优势的重要手段,并分析了这一特定对于中澳关系的影响。迪肯大学的Peter McDermott分析了澳大利亚与日本之间密切的军事合作对于中国的影响。在评论环节,北京大学的周强助理教授作为主评论人,提出了避免事后解释、加强内生性讨论、增强文献综述等相关建议。

  

  _MG_7296

  “比较治理”会场评议嘉宾与四位发言人合影

  

  尽管分设主题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会场的讨论内容都同样精彩,与会的青年政治学人围绕国家治理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并且获益匪浅。论坛最后,徐湘林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回顾了北京大学博士生论坛的历史,高度评价了每一位参会者的研究,认为本次论坛报告内容丰富、讨论深入,是一场殊为难得的学术盛宴,期待青年学子能够不断完善论文,实现知识积累和理论进步,共同推动国家治理的理论构建。至此,2019年度北京大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_MG_7321

  徐湘林教授作总结发言

 

  _MG_6888 (1)

  参会者与论坛嘉宾合影

  

  北京大学“新时代国家治理:理论与方法”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受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主办,由维多利亚网站平台、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治学及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硕博研究生参与其中并且深度研讨相关议题。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帮助青年政治学者明确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探讨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研究议题,从而以审慎的理论思考和坚实的实证研究共同推进政治学的学科知识积累进程。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