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功教授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发表演讲
2022年2月26日晚,应维多利亚网站平台邀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强世功在廖凯原楼437报告厅以《地缘政治格局下的中美竞争》为题发表演讲。强世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宪法学,著有《文明终结与世界帝国:美国建构的全球法秩序》、《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的法律》、《法律人的城邦》、《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富勒论战研究》、《超越法学的视界》、《立法者的法理学》等。本次讲座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田凯教授主持,宋磊教授、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孙明助理教授参与了本次讲坛。
强世功教授首先澄清了当前理解中美关系的三个误区。他认为,以空间角度看,相较于传统民族国家,美国具有更强的世界帝国属性;以时间角度看,不同的时间跨度决定不同的中美关系性质;以问题视角看,不同时间跨度下中美核心问题将从贸易问题逐步放大为政治体制问题直至地缘问题。由此他引出分析中美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世界帝国与地缘政治。
接下来,强教授介绍了预测世界未来走向的两个国际政治理论,引出了世界帝国的概念。第一个理论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强教授指出,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文明崛起推动的全球化,使得这些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历史轨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彼此互动的全球历史,各民族独立的历史观已不能满足叙事需要,在哲学上探求一种面向全人类的“普遍历史”的诉求出现。对此黑格尔与马克思分别基于人性的两个基本诉求——精神价值与物质生产——提出了关于普遍历史不同看法。在综合两位先哲的基础上,福山完成了对自由民主政体的哲学辩护,由此成为美国以全球化的名义来推动世界帝国建设的官方意识形态。
第二个理论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中,族群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隶属于不同文化实体之间的冲突。强教授认为,尽管两种理论存在表面上的冲突,但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即世界的一体化力量(世界帝国)是真实存在的,福山指出了前者,亨廷顿指出了后者。
那么“中心”与 “边缘”文明将以何种方式相互冲突?强教授引入了地缘政治的视角。他介绍了麦金德“世界空间理论”、雅斯贝斯“轴心时代说”,阐述了世界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在世界历史中的变迁:尽管“边缘地区”拥有相对于“心脏地带”的文明优势,但“心脏地带”始终拥有对“边缘地带”的军事战略优势。在世界史的第一阶段,中国以边缘地带的地缘形成了区域性文明帝国,并通过路上与海洋丝绸之路的开放,进行了世界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努力。但进入世界史的第二阶段,世界历史进入海洋帝国的时代。全球商业贸易网络突破了区域性文明帝国在地理空间上的“区域性”局限,从而成为一种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动的“无边疆”的隐蔽帝国,并以“财政-军事型国家”的形式实现了快速殖民扩张。直至1900年地理探险的结束,人类从此生活在一个“以整个世界作为衡量尺度”的“封闭政治系统”,欧洲列强“把大部分注意力从领土扩张转移到争夺相对优势的斗争上来”,地缘政治学开始兴起,世界进入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斗争的时代。
强教授接着分析了拿破仑帝国、德意志帝国、苏联帝国等三个大陆帝国的失败史,总结出三点教训。一是大陆帝国必须拥有巨大的海洋和全球资源,必须面向全球,绝不能搞封闭。二是大陆帝国必须吸收全球海洋自由主义的有益要素,肯定“自由”价值对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创造力的巨大贡献。三是大陆帝国必须尊重不同文明、宗教和民族的“空间利益”,走共享联合的道路,绝不能搞霸权。
强教授进而回顾了美国的地缘战略与对华政策,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缘战略构想。他指出,美国的全球战略基于马汉的“海权论”,而中国地处大陆与海洋之间的“争议带”,是美国迈向世界帝国的战略重点。而一旦中国做出独立自主的战略选择,脱离美国设立的“新罗马帝国”轨道,中美关系就出现结构性危机。对于中国,要平衡美国的海洋霸权,应通过“一带一路”建构“欧亚世界”,联合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德国等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同时积极主动地建构“东亚体系”,使其成为真正有力量平衡“欧亚世界”和“太平洋世界”的力量。
孙明助理教授对强世功教授的演讲进行了评议。他指出,强世功教授从历史纵向跨度介绍了世界帝国与地缘政治的演变史,视角宏大、信息丰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代中国学者为构建中国视角的文明史叙事而进行的努力。他期望中国学者可以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的实践,提出更为丰富的、基于中国视角的全球史。
田凯教授为强世功教授颁发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授课专家证书。同学们与强教授就中国视角的全球史构建、世界帝国的发展历史、地缘政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阅读次数: